中文 Deutsch ??? English
桃源銅器鑄造歷史悠久,源遠流長。區內出土過多件商周至東漢時期的珍貴銅器,作品精美雅致,有深厚的文化底蘊,極具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。
桃源石雕工藝源于漢代,古典質樸,玲瓏精巧,長于傳統藝術題材的表現。民國時期,桃源藝人精雕的“劉海戲金蟾”,在巴黎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獎。桃花源風景名勝區內詩碑、匾額、建筑物上的雕刻品,即為桃源石雕作品。桃源石雕的原料有兩種,一是沅水河畔文石山出產的“紋石”,石質是瑪瑙石,人們稱它叫桃源石,半透明,具有玻璃、油脂光澤及五顏六色的彩紋;另一種是桃源與慈利交界的山區出產的彩石,稱桃花石,又名桃花玉石。石質細膩,晶瑩剔透。前者產于沅水兩岸的沖積層中,為渾圓狀的瑪瑙質卵石,因個體較小,只適用于雕刻戒面、戒指、耳墜、佛珠等首飾及小件工藝品;后者產于寒武奧陶系地層中,為碳酸鹽巖,塊度可大可小適合于雕刻大件物品.如“玉對獅”及建筑上的裝飾石刻等件。 另桃源的金剛石10萬克拉左右,位居全國第二,而且顆大、純度高,60%屬寶石級鉆石。
桃源刺繡被專家譽為“湘繡之母”、“湘繡之魂” 、湘繡中的“畢加索”,以構圖夸張、氣韻生動、繡工細膩、形象生動在中國刺繡中占有重要地位,受到全國收藏愛好者的追捧。 桃源刺繡,是桃源先民在自給自足的悠閑生活中創造發明的藝術珍品,也是一代又一代傳人繼承發揚的民間美術,更是地域特征極強、藝術品格極高的中國特色刺繡。其中,單面繡、挑花繡、枕頂繡是桃源刺繡的三大經典。
源遠流長的“桃源木雕”雕刻流派形成于明代,成熟、鼎盛于清代康、乾時期,曾經在京城風光無限。1491年,明憲宗第十二子朱樞封王于常德,為修建王府,從京城皇宮調集大批能工巧匠,將精湛奢華的宮廷營造藝術及雕刻技藝帶入常德,與桃源原有質樸大氣的民間雕技有機交融,形成了具有常德地方特色的“桃源木雕”。精湛的“桃源木雕”雕刻作品兼備皇宮貴族的大氣與俚俗, 生活的豐富多彩,刀法細膩圓潤,特色鮮明,深受世人喜愛。桃源木...